讀經: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 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 因為 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致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 (羅馬書 1:16-17)
「福音」是神的大能,使一切相信的人能夠得著救恩。保羅在這裡,開始帶出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神的福音是「以信為本」的,也因此是絕對公平公正的。任何人得救,一定是因為他聽見了神的福音。他認識了耶穌,並且知道耶穌為罪人成就了什麼事情。他得救,是因為接受了這個福音作為他的世界觀。
作為他的世界觀,意思是這人從今以後看待所有的事情的方是,都是以「福音」作為他的標準。「福音」不單只是說你是「信耶穌」的,或是你在問卷的宗教攔上勾選了「基督教」。「福音」乃是神具體的信息,需要確實地被接受到,人才有相信,並且活出來的可能。如果你只是覺得這個宗教不錯,或是信耶穌的感覺都是好人,你顯然不知道耶穌是誰。
保羅為什麼要說:「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希臘)人」?除了表示神的福音不是單單只給猶太人之外,還有其他的意思嗎?這個先後指的是什麼呢?
我們之前提到過,福音是神的應許。也就是說,在耶穌具體地將神的福音實現之前,神已經先應許這個福音會臨到世界。不只如此,舊約聖經,尤其是神向亞伯拉罕的應許,並賜給猶太人律法的部分,就是福音的影子(希伯來書10:1)。換句話說,雖然在舊約的時候,律法只有賜給猶太人,但神的福音那個時候就已經在世界上了。因此,「先是猶太人」。然而到了耶穌復活升天之後,神的福音既然已經完成了,就不再是影子,而是以本體的方式呈現出來,給全世界的每一個人。所以,「後是希利尼人」。(當時的世界觀以受希臘哲學影響為主)
羅馬書是寫給羅馬教會的信。但是,羅馬教會並非一個教會,而是幾個不同的教會,組成各有不同。有些是猶太基督徒組成的教會,有些是外邦人組成的教會。有些是貴族,有些是平民,甚至奴隸。從初代教會直到如今,教會都難以逃脫分門別類的問題,羅馬教會也是如此。但保羅告訴我們,如果你真的順服「信」,就算教會中有這樣的事情,你也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整卷羅馬書,保羅花很大的篇幅在討論律法與福音之間的關係。這是因為如果我們不能理解、體會兩者之間的關係,我們就很難理解福音與「信」之間的關係。我們會誤以為「信」就是我在知識上或感覺上「接受」了耶穌。但保羅要教會看見人的罪性,看見羅馬教會當中,人還是會把自己的世界觀帶進來,與福音的世界觀混淆。
神如果沒有在福音的影子裡面,先將律法賜給猶太人,基督徒恐怕難以體會什麼是「信」。因為,律法叫人知罪(羅馬書3:20),而惟有體會「罪」,人才能進入「信」。只有知道自己的無助,才會順服在神的大能之下。
順服「信」,教會就合一,毫無歧視。只要不順服「信」,教會就會紛爭,就會歧視。人的罪性,就是用自己的世界觀去下判斷,去論斷。把罪性帶進教會,教會就失去功能。神的福音是「以信為本」的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並不分舊約、新約,也不分種族、貴賤、男女。
保羅不以福音為恥,努力地傳神的福音,是因為他看見了神的大能,並知道惟有如此,不分猶太人或希利尼人,才能夠得救。
所以你們因信基督耶穌、都是 神的兒子。 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並不分猶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為奴的、或男或女.因為你們在基督耶穌、裡都成為一了。你們既屬乎基督、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是照著應許承受產業的了。 (加拉太書 3:26-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