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5日 星期五

分別為聖

成聖,就是持守那叫我們與世界不同的真理。

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你怎樣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我為他們的緣故,自己分別為聖,叫他們也因真理成聖。(約翰福音17:17-19)

說到「成聖」,在我的經驗和理解裡,多數教會是這樣解釋的:基督徒雖然因信稱義,但接下來要跑「成聖的道路」。而成聖的道路,就是因著成為神的兒女,所以行為上也要越來越好,這樣才有見證。成聖的道路,就是一個行為上越來越好的道路。當然沒有完美的一天,但是總要越來越好,不斷趨近品德完美,才能夠見證榮耀神。而行為的意義,至少包含不犯罪(作奸犯科、說謊、貪心等)、要服事、有愛心等等。

但是,耶穌在約翰福音17章向父神的禱告是這樣說的:「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約17:17a)」這樣看來,使基督徒成聖的是真理,而神的道就是真理。

成聖(sanctify),希臘原文(hagiazó)的意思是使之成為聖潔(to make holy)。

成聖,意思是有個人或東西要成為聖潔。在中文常常被誤解為一種主動的概念,是要自己想辦法變成聖潔的。好像我是因著自己的作為而成聖。但原文的意思是使之成為聖潔,不一定是主動的自己成為聖潔,也可以是被動的靠外力成為聖潔。那個外力,就是耶穌所說的真理,就是道(word)。

聖潔(holy),希臘原文(hágios)的意思是不同(different)或其他(other)。在聖經,指為了神的緣故特別分出來而不同於一般的,是一般之外的。

聖潔在世俗上的解釋,可以認知為不同於一般有瑕疵的,而是完美的,就是聖潔。在中華民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中,「聖人」被解釋為「有完美品德的人」。原來,人都是在品德上有缺陷的,所以和一般人不同,其他有完美品德的人,就稱為聖人。

這樣看來,聖潔與否取決於有一個標準,可以在這標準中完美的,就是聖潔。而因為人都以道德、品德這一類的行為當成標準,連許多基督教徒也不例外,所以聖經中成聖的解釋就成了在行為上完美,而成聖的道路就是行為、品德越來越趨近完美的道路。雖然人都承認不可能完美,但因為標準在那裡,所以只能說服自己永遠不會一百分,卻必須努力朝可往一百分的道路上邁進。

但是,前提錯了,結論自然也就錯了。

原來,標準不是以品德、道德(律法)來判斷,而是以屬神或屬世界來判斷。聖潔更精確的說,是因為與世界不同而有神的形象。和世界不同,並不是隨便找到一個和世界不同的點就好了。和世界不同,是屬世界的人和不屬世界人的差別。那個差別就是罪的有無。所以,聖潔不是品德上的完美,而是在神眼中為無罪。

所以耶穌在約翰福音17章17節禱告說:「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之前,說:「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17:16)」這叫做分別為聖。因為他們不屬世界,求你用真理將他們分別為聖。

真理使人成聖

成聖,意思是使我成為聖潔。或靠自己,或靠外力,總之,就是要成為聖潔。那麼,找對方法將是達到成聖的關鍵。黑貓、白貓,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只要能夠成聖的方法,當然也都是好方法。

但本質上有罪的人,不可能靠自己的行為除去罪。髒衣服要用洗衣粉來洗,髒碗盤要拿洗碗精來洗,身體髒了要用肥皂來洗。罪,要靠真理的道來洗。

道(word),在希臘原文(logos)的意思是一種邏輯(reasoning; idea),或者可以說是一種(正確的)認知。這個認知必須正確,不然怎麼叫做真理?所以,有神的道在他心裡,就是對耶穌有正確的認知,也就明白真理。

真理的道可以使人成聖。希伯來書說:「(耶穌)來了為要照你(父神)的旨意行;可見他是除去在先的(律法、道德標準),為要立定在後的(救恩)。我們憑這旨意,靠耶穌基督,只一次獻上他的身體,就得以成聖(罪得洗淨)(10:9,10)」所以,那能夠洗淨罪的真理之道,不是律法、好品德、高道德標準,而是對耶穌(道)有正確的認識。

真理之道,就是耶穌。人沒有辦法自己除去罪,所以神差耶穌到世上,無罪的神,道成肉身,為我們的罪釘死在十字架上。只要我認知到這個真理:耶穌為我的罪流出寶血,洗淨我一切的罪。而我堅持這個真理,我就得著自由,不論我行為如何,你對我的評價如何,我都不再被定罪。道的邏輯(reasoning)就是:你有罪,且無法自救,無罪的耶穌為你的罪捨了,接受神的原諒吧,如此而已。不要再律上加律了。

所以,人要成聖必然是被動的。成聖之所以可能,是因為對於真理的道有正確的認知。因為知道了真理,對於道有了正確的認知,我就成聖了。真理,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知道了就成聖,不知道就無法成聖。所以耶穌對信他的猶太人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8:31,32)

很多人同意上面的說法,但同時強調知道真理是成聖的開始,而因為知道真理,所以要按著真理活出好行為,就是要活出這個成聖的過程,在行為上越來越趨近完美,跑成聖的道路。

這種說法,就是不明白耶穌的自由,所以猶太人回答耶穌說:「我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從來沒有作過誰的奴僕。你怎麼說你們必得自由呢。(8:33)」無法體會耶穌就是要救我們脫離無邊無際的道德標準(律法),卻叫人有了耶穌之後,仍要守這些道德標準(律法)來見證神的榮耀,不自由卻還不自知。

如果我拿一台咖啡機想要榨果汁*,我顯然對於咖啡機的邏輯(道)不太清楚,沒有正確的認知,以致於我無法遵行咖啡機的「道」。同樣的,一方面認知耶穌是成聖的關鍵,一方面卻又以為成聖的道路就是要在行為上越來越能夠達到完美品德的標準,就是對耶穌這真理的道存在著錯誤的認知。這樣的人,要如何遵行耶穌的道,做耶穌的門徒?

差他們到世上

約翰福音17章17-19節,為什麼17節和19節都在講成聖,中間卻夾了一句「你怎樣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17:18)」?

聖潔的原文意思是不同(different)或其他(other)。不同或其他都是一種比較或相對的概念。沒有兩個可以互相比較的狀況,就沒有不同或其他的存在。同樣的,如果大家都品德完美的人,就沒有聖人的存在。沒有品德不完美的人可以比較,就不能稱為聖人。

這樣看來,神差耶穌到世界上,就是為了讓罪人看見不同,不一樣。耶穌也因此使我們成為聖潔。而基督徒之所以沒有立刻被神接離開,還留在這個世界上,也是要展現出這個不同,不一樣給世人觀看,好叫教會成為基督的身體,見證那使人成聖的真道。所以耶穌說:「我不但為這些人祈求,也為那些因他們的話信我的人祈求,使他們都合而為一。(約17:20,21a)

你也許馬上會說,所以才要有好行為,越來越趨近完美品德,見證給世人看啊!

基督徒得救是因為這些嗎?如果不是,拿這些給人看,又如何顯出基督徒的不同,基督徒的聖潔?而且,就算我真的趨近品德上的完美,難道沒有其他不是基督徒的人,行為不會至少跟我一樣趨近完美,或更勝於我?那麼,行為趨近於品德上的完美,也不足以使我與世界不同。既然不足以讓我與世界不同,就算不上成聖。努力讓行為趨近品德上的完美,自然也不能算是成聖的道路。

耶穌向父神禱告說:「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你怎樣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樣差他們到世上。(17:17-18)」使我們成聖的,是那叫我們自由的真理,是那正確對道的認知。神差耶穌到世界上,將神的道顯明給世界看。耶穌差我們到世上,是要見證那使人成為聖潔的真理之道。至於那宣稱認識了真理之後,行為、品德標準(律法)就應該要越來越趨近完美的,這不是屬神的聖潔,乃是屬世的聖潔,並不是從神而來。

我為他們的緣故,自己分別為聖

耶穌說:「我為他們的緣故,自己分別為聖。(約17:19a)」分別為聖和成聖的希臘原文是同一個字。但耶穌是道成肉身,他本有神的形象,也就是他原本就是聖的。人的成聖,需要被動的被洗乾淨。但耶穌的分別為聖,乃是主動的不犯罪。

前面一開始有提到,聖潔就是沒有犯罪的,是屬神的。但因為人都是罪惡的,這世界上也就沒有人是聖潔。若沒有一個無罪的、聖潔的人從世界以外進入這個世界,世界上的人就無從得知什麼是聖潔。

因為人不知道什麼是(絕對的)聖潔,所以我們把行為上(相對)趨近品德完美之人稱為聖人。當我們不知道絕對時,一切都是相對的,按著各人的標準自己去判斷善惡。這樣的人沒有辦法自己找到真理(絕對),因為神的善惡才是真理。人分別善惡,就是人自以為神,這就是人的罪。所以,人找不到真理而必須被告知真理。

耶穌本來是神,是(絕對)聖潔的。本來,他若繼續與父神在一起,他毫無所缺。他來到世界上不是為了自己得榮耀,不是為了自己得冠冕,也不是為了自己想要坐在父神寶座的右邊。這些他都有了,並不需要來世界繞一圈再回去才有。他奉差來到世界上,單單只是為了讓人也可以成聖。所以他說:「我為他們的緣故,自己分別為聖,叫他們也因真理成聖。(17:19)

耶穌如何分別為聖?不是靠行為。很多人以為耶穌受試探,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沒有做不該做的行為。沒有石頭變麵包,沒有向魔鬼跪拜,也沒有試探神從聖殿往下跳。但耶穌並不因為沒有這些行為而勝過試探,乃是因為未曾違背父神的旨意而勝過試探。所以耶穌說:「我在地上已經榮耀你,你所託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17:4)」父神交代耶穌的,耶穌全部照著做,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2:6-8) 這樣,耶穌進入了罪惡的世界,卻沒有犯罪,就將自己分別為聖。

聖潔的耶穌來到世界上,沒有按著自己的意思行,完全遵守了父神的旨意。按著耶穌自己的意思,他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太26:39b)」但因著順服,他又說:「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26:39)」所以,今天我們可以正確認識那太初與神同在的道(約1:2),靠著真理得自由,得以成聖。

潔淨自己

凡向他有這指望的,就潔淨(purify)自己,像他潔淨(pure)一樣。(約一3:3)

一開始有提到,成聖不必然是主動的。也就是說,成聖不一定需要靠自己,也可以靠外力。而事實上,除了耶穌,沒有人可以主動的成聖。不論是倚靠行為,或是倚靠出於對神的道錯誤的認知,都無法成聖。

主動的概念,不是成聖,而是潔淨(purify)。潔淨,希臘原文(hagnizó)的意思是我洗淨(I cleanse)。潔淨,意思是有個東西不乾淨,而我要把它變為乾淨。我必須主動地去做這個動作,去潔淨它。

聖潔、成聖、潔淨。原文同樣源自於聖潔這個字。如果說聖潔是乾淨,成聖就是使之成為乾淨,那潔淨主動使之潔淨。我們既然知道了什麼是聖潔,又知道了使人成為聖潔的是真理的道,就應該抓住這個真理的道,可以潔淨自己。

我如果以為成聖是要主動,我就得想辦法做些什麼,好讓自己成聖。但我如果知道那使我成聖的是真理的道,我就會主動靠著那真理的道來潔淨自己。若我對真理的道有正確的認識,我就有成聖的盼望,知道我之所以可以有永生,等候神的國降臨,是因為那叫我自由的真理,我就必無時無刻靠著真理的道來維持我的聖潔。而不是想著要靠行為趨近於完美的品德來證明我的聖潔。

一般的洗衣粉,衣服洗了還會再髒,得重複洗。同樣的,一般的祭司獻祭,罪沒有洗掉,還要再獻祭。若不然,獻祭的事豈不早已止住了嗎?因為禮拜的人,良心既被潔淨,就不再覺得有罪了。(10:2) 但基督真理的道卻不是這樣,我們憑這旨意,靠耶穌基督,只一次獻上他的身體,就得以成聖。(10:10)

我們如果相信在耶穌基督裡,已經罪得赦免,可以有永恆的盼望,那麼我們會抓住那使我們成聖的真理,不要掉出真理之外。所以聖經說:「們既蒙留下,有進入他安息的應許,就當畏懼,免得我們(原文是你們)中間或有人似乎是趕不上了。因為有福音傳給我們,像傳給他們一樣;只是所聽見的道於他們無益,因為他們沒有信心與所聽見的道調和。(4:1,2)

如果我們以為在耶穌裡面,我們還可以因為行為不好而髒掉,那我就沒有持守真理。如果我以為在耶穌裡面,我還是要靠行為才能使自己在神面前不會髒掉,那我同樣沒有持守真理。甚或如果我以為在耶穌裡面,就是要不斷為了自己的行為,不斷地把耶穌這洗衣粉拿來洗一下,我仍舊不在真理之中。因為他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10:14)。唯一可以叫我變成不聖潔的,不是行為,而是不信這個真理。

潔淨自己,就是知道耶穌是那使我成為聖潔的方法,並且使用持守這個方法。真理的道在我心中,我就是聖潔,已經成聖。忘掉這個真理,或搞錯這個真理,就是沒有潔淨自己,沒有成聖。

小結

成聖,是抓著基督救恩不放,不是生活行為越來越趨近品德上的完美。前提的錯誤,帶出結論的錯誤。拿著律法、道德上的標準判斷聖潔,就永遠無法聖潔。很多人引用聖經中各樣成聖的經文,就會得出各樣的結論。尤其是成聖分成救恩(狀態)和生活(行為)兩種層面,就得出了基督與律法同時並存的結論。但放入正確的前提,持守真理的道使我們成聖,我們就因順服神的真理而分別為聖,如同基督一樣受差進入世上,見證神的救恩。

辛苦的人阿,你如果在行為上、言語上、人際關係上想要聖潔,你就不曉得真理,沒有自由。凡遵守耶穌的道,就是按著那道的邏輯(reasoning; idea),相信耶穌已經為了你的罪捨死在十字架上,且復活坐在神寶座的右邊,信他就可以蒙赦免,沒有其他的條件和要求,你將可以馬上進入聖潔,得著自由。難怪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11:28-30)」學他的樣式,就是順服神,相信神在基督裡已經赦免你的罪。接受這個真理,你就成聖。這樣還不安息?這個軛還不夠容易?擔子還不夠輕省?

易誤解成聖經文解釋

願賜平安的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帖前5:23)

全然成聖,指對於真理之道的信心不動搖而言。無可指摘:看你是想要行為上完全無可指摘,還是在神面前完全無可指摘。後者,就是持守真理的道。

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2:21)

潔淨自己,本文已經解釋了。卑賤的事不是指行為上的不好,而是指屬世的事情。這樣說吧,保守的基督徒很反對同性戀,對於同性戀結婚合法化反對不遺餘力。我沒有反對同性戀是罪,羅馬書一章說得很清楚。但任何只是為了反對同性戀,卻不是為了將同性戀帶進基督真理之道的行為,就是卑賤的事。

善事,相對於卑賤的事,指的自然是任何可以將人帶進真理的道,成為聖潔的事情。並不是針對造橋鋪路、興學辦校、扶老太太過馬路,或日行一善的事。

神召我們,本不是要我們沾染污穢,乃是要我們成為聖潔。(帖前4:7)

沾染污穢,前幾節要我們不要放縱私慾的邪情。這裡當然包含行為,卻不是指著行為說的。認識真理之道的人,你對於好壞的判斷已經交給神了,所以聖經要我們不論斷人。參考加拉太書5章16-26節,情慾指的是按著我的眼光判斷好壞是非,照著自己的喜好去行。今天多少基督徒,嘴巴上說要用好成績榮耀神,實際上是私慾的果子在作祟,就是爭競、嫉妒、結黨等。

所以耶穌說,看到一個女人動了淫念,就是犯姦淫(太5:28)。看到一個女人就動淫念,這當然是我用了自己的好惡的判斷才可能的結果。我如果行為上可以按著神的判斷,怎麼可能會動淫念?那怎麼辦?

難道聖潔就是我一絲一毫都不可以有自己的念頭?當然不是,而是我要相信真理的道,就是基督已經洗淨我一切的罪。這樣一來,我雖然不可能不再按自己的意思動念,但卻不可能故意放縱自己去動念。這就是順著聖靈而行,也就是我情慾又發動時,任何姦淫、污穢、邪蕩、拜偶像、行邪術、仇恨、爭競等念頭或行為出現時,我可以想起真理的道,記得耶穌基督已經為我完成了什麼事情(what did Jesus do; NOT what would Jesus do)。

情慾和聖靈都可能產生同樣的行為:例如幫助窮人,但幫助窮人不等於聖靈。行為不是重點,背後的動機才是。

神的旨意就是要你們成為聖潔,遠避淫行。(帖前4:3)

同上節經文。淫行指的是不能同時愛神又愛世界。兩個都想要,對神而言就是淫行。又要耶穌又要靠好行為的,也是如此。愛神,有了真理的道,自然不會又愛神又愛世界。不愛世界,自然遠避包含肉身上姦淫在內的所有淫行。

所以,成為聖潔不是單單對應肉身上的淫行(行為)而講,而是對應屬神屬世而講的。

備註

* 這個例子出自於Timothy Keller 牧師的講道內容中舉的例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